学习养殖技术、了解最新行情,在线咨询养殖难题和老师零距离交流,请点击右上角关注↗猪大夫在线。
蓝耳病(prrs)对养猪业的危害已是众所周知,但对使用和不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都各说各的道理,致使一些养猪场感到无所适从。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揭示免疫是控制蓝耳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对业内人士使用蓝耳病疫苗的一些担心做出解释,并对如何更好发挥疫苗的效果做出说明。
1、国外对蓝耳病不免疫措施不适合我国国情
据资料报道,美国部分猪场自1996之后已经不使用弱毒疫苗注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他们的方法呢?首先,国外的猪病环境与中国的不同,美国净化了伪狂犬,消灭了猪瘟和口蹄疫,没有发生过流行性腹泻。而中国这些病随时会发生,从而诱发系列细菌病、病毒病,使猪场内蓝耳病病毒达到自然稳定的机率非常低,其次,生产设计方式的差异,明尼苏达大学朱汉守(han soo joo)教授(2007)介绍,美国2000年之前在控制蓝耳病方面也走了不少弯路,目前核心群和公猪站及其大部分扩繁猪场都是prrs阴性,商品猪场的情况和中国类似,但因为是两点式生产,其对母猪群影响不大。生产工艺流程上建议两点或两点以上式生产,通过全进全出阻断疾病的传播链。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是美国控制该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绝大多数猪场都难以做到上述生产模式,最后,是感染病毒毒株上的差异。美国大多数猪场都是多种毒株感染,所以疫苗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微弱,而我国的猪场却与之相反,大多为一种毒株感染,所以疫苗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2、疫苗毒之间及与野毒间重组变异问题
美国学者scaotta.dee博士等(2005)通过从慢性感染猪场近一年中获得的prrs病毒核酸分子序列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prrs病毒间没有通过变异或基因重组而产生新的病毒,不同基因型的毒株可以在某一场内同时循环存在。michaelp.murtaugh博士等(2002)研究发现,不同的弱毒疫苗株在猪的肺泡巨噬细胞上、猴ma-104细胞培养一同生长时,会出现病毒毒株间基因重组,然而在动物身上同时接种两种疫苗毒株,并没有发现病毒在体内重组的证据,疫苗株与野毒株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很难估测,但通过本次动物体内试验可以看到,这种可能性是很低的,在这方面他们已经对1000多个田间分离病毒采用orf5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没有发现有基因重组的证据。
2011年万遂如教授介绍,“蓝耳病病毒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重组”,以提示蓝耳病防控工作的严重性和艰巨性,然而,根据病毒学的基础知识“即便发生了重组,而重组病毒具有2个亲代病毒所有的特性” “并且新病毒稳定后其毒力大多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田克恭研究员报道,我国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的出现也并非来自干重组,“2006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是由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美洲型蓝耳病病毒变异而来的,而其变异是由多个核苷酸位点的点突变的累积效应造成。”由此可见,重组并没有带来毒力更强的毒株,而且根据上述理论,疫苗对新病毒也会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所以,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及早控制和清除病毒也为病毒的重组减少了机会,而不防疫的做法只能是让病毒的繁殖及重组放任自流。
3、如何看待接种疫苗后发生的副反应问题
学者梁皓仪先生(2008),列举了因接种prrs疫苗导致母猪发病、流产、死亡及免疫场与不免疫场抗体水平没有明显区别等问题。认为“prrsv的基因型或血清型很多,毒株间几乎没有交互免疫力,指望通过接种疫苗途径来控制prrs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是个需要重新做严谨定位的方向性问题,“林太明先生从2007年3月~5月调查7个猪场采用蓝耳病弱毒苗引起发病的情况。此次发病猪场据调查,在发病前期都有按时免疫猪蓝耳病疫苗,而发病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病前l个月~2个月左右都有免疫过与前期不同生产厂家或品牌的猪蓝耳病疫苗,特别是不同国家蓝耳病弱毒疫苗尤为明显。7个猪场中有6个是由于免疫不同国家猪蓝耳病弱毒苗出现疫情的,占发病场数的85.7%”。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梁先生和林先生文章所例举的猪场基本上是在2006年~2007年我国高热病暴发流行前后的实例,这种现象可以按蓝耳病病毒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予以解释,但如果按此解释我国目前的猪群仍然带毒,为什么类似这样的情况目前却少了呢?韩庆安博士等(2011)对2006年~2009年河北省11个地市猪屠宰场的1565份样品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带毒情况调查,结果带毒阳性率分别为28.45%、40.74%、12.01%和7.31%。2007年~2009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当时的高热病是由南向北传播的,这一调查结果也正好符合当时疫病的流行情况。韩博士等的调查结果,可以使我们从另一方面间接推测,除了蓝耳病病毒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外,猪群带毒猪数量的多少,也是决定蓝耳病疫苗免疫成败的重要因素。
美国学者paulm.doit博士等(2007)研究prrs与多种病原感染时,猪的日龄与不同管理变化(单点与多点式生产)对发病情况的影响时发现,当发生与prrs有关的多种病原同时存茌的疾病综合征时,prrs疫苗的接种时间一定要慎重,这一结论与我们前面讨论的情况非常相似,但这里侧重于混合感染时不能急于免疫接种。而d.d.polson博士(1996)的研究结论“疫苗对猪只受到新近、大剂量病毒和免疫力低下时感染而形成的病毒血症并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应该是另一种对造成免疫失败原因的有力说明”。
4、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免疫作用
4.1免疫能有效减少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感染造成的损失杨汉春教授在“2008年我国主要猪病流行概况与防控对策”一文中指出,已有的研究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在猪体内可以相互促进增殖。丹麦学者hvigre在研究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与prrs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断奶猪感染美洲型prrsv,增加断奶猪pmws暴发的风险,pmws暴发前增加断奶猪美洲型prrsv发作的风险。韩国学者dh kim研究表明,要防治pmws控制prrs要比控制pmws本身更为有效,在韩国prrs已经被认为是引起pmws的主要因素,通过免疫prrs在控制pmws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西班牙jl uheda等在prrsv感染的育肥猪场接种预防prrs财控制prdc(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效果的研究中,免疫猪的死亡率明显下降,prdc明显减少,免疫动物组的平均日增重是824克/天,未免疫组为794克/天。西班牙e rodringuez等对接种欧洲株致弱活疫苗的猪场prrsv感染动态变化的两年研究中证实,自繁自养猪场后备母猪和种猪使用欧洲型的致弱活疫苗能控制临床上prrs急性暴发对生产性能下降的不利影响。
4.2免疫是使猪群达到稳定并最终实现净化的便捷措施稳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猪群中有蓝耳病病毒存在,但在这个群中检测不到母猪对母猪或母猪对后代猪蓝耳病病毒传播的证据,也就说猪群看不到临床症状,不影响生产性能的状态。二是把稳定作为净化蓝耳病的一个过程,之后逐渐达到净化,净化的场则不能检测到病毒,美国目前采用闭群饲养净化蓝耳病措施的第一步就是要使猪场稳定,而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是使猪群稳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0年以前,美国使用淘汰母猪或感染的仔猪作为传染源来使引进后备猪获得免疫的方法不太理想,scotta.dee等通过监测发现,在一个感染阳性的群体中,有的猪群在6个月后仍保持抗体阴性,而猪群中有未被感染的亚群的存在,也许是影响prrs病毒在感染的配种群中迅速传播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亚群的存在,就会使断奶后控制prrs的成功性降低,因此,最好使用预防接种的办法使全群产生免疫力。
t.g.gillespie等(2003)报道,使用弱毒疫苗具有接触和产生免疫力时间同一、免疫抗体均匀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经验,使用过两次以上弱毒疫苗的猪就不再散毒。在这种情况下,猪场即使引进血清学阴性后备猪也不用把感染的阳性猪移走,不用担心被散毒而感染,免疫过的猪能够对田间毒株产生免疫力,并且能把猪场内感染的蓝耳病病毒清除。andrijana rajic等报道,接种弱毒疫苗的猪群比没有接种的猪群更容易达到血清学稳定。实验表明,使用弱毒疫苗注射一次或两次(间隔30天)其淋巴细胞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只需注射一次便可,而使用自家灭活疫苗,由于不能诱发细胞免疫,在北美及欧洲的使用都没有效果,因而很少采用。
5、如何使疫苗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5.1猪场存在不同问题情况下的防疫程序
5.1.1母猪配种率和产仔有问题,主要是改善母猪群的感染和抵抗力状况给母猪群提供的常规免疫方法是在每个哺乳期,产仔后12天~15天免疫1头份的prrsv弱毒疫苗,这对减少母猪繁殖障碍、避免或减少带毒仔猪出生是有效的办法,为了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首次免疫最好是全群普防,以有效控制猪场内病毒循环和感染,但在做全群普免前一定要确认猪群的健康状况良好。
5.1.2哺乳仔猪后期和保育前期有问题
哺乳仔猪后期和保育前期出现呼吸道综合征,用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病死淘率在20%~30%或以上,经过诊断为蓝耳病病毒阳性的猪场建议免疫母猪,对这类猪场的当务之急是阻止带毒仔猪出生,因此,疫苗接种计划的对象,首先是给母猪群进行prrsv弱毒疫苗每4个月~6个月接种1次,此时如果对仔猪实施prrsv弱毒疫苗的免疫,由于受prrsv野毒感染的仔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效率低下,通常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5.1.3保育后期和生长前期猪有问题
猪群在10周龄时才出现prrsv的血清转阳,这意味着它们没有在哺乳期间,而是大约在7周龄~8周龄时,才受到野毒的感染。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以及prrsv,毒株的毒力。这种情况,除母猪按前述程序接种疫苗外,还要给3周龄~4周龄的仔猪免疫prrsv弱毒疫苗l头份,同时加强对环境的消毒措施。
5.1.4生产情况较好,育肥后期有问题
有时猪在21周龄时表现出血清转阳,说明猪群血清学不稳定。对这种情况比较理想的措施仍然是对整个母猪群保持定期的prrsv弱毒疫苗接种以及仔猪在3周龄~4周龄时接种1头份疫苗,以使母猪群减少向环境中排毒和预防仔猪被感染,此外,在免疫的同时必须做好全场消毒、隔离、全进全出以及其他生物安全的防控工作。
5.2理解疫病发生特点,掌握疫苗免疫特性
通过国内外一些免疫效果不理想或所谓免疫失败原因总结后的思考,对蓝耳病诊断及其科学防控,特别是疫苗的科学使用方面,借助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认识,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1)对蓝耳病病毒发病感染特性及免疫原理认识的不足,造成了一些猪场管理人员对蓝耳病疫苗使用的恐惧或不知所措。
(2)国外在控制蓝耳病的许多成功经验,限于我国国情未必都能成为我们学习的目标,我们应选择性的使用。
(3)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我国猪病及猪场现状决定了我们目前控制蓝耳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疫苗的科学免疫。
(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天津株(tjm-f92)的出现,已为蓝耳病的防控带来全新的效果和理念。
(5)要想有效的发挥蓝耳病疫苗的作用。d.d.polson博士等总结的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①要有确切的诊断,疫苗不能克服最初感染的病原带来的副作用。
②要想准确诊断prrs,除使用死亡的胎儿外,还要用活的及弱仔样品检测。
③要了解病毒是如何在场内循环的,注射疫苗产生免疫力需要时间。
④要了解并改善环境、管理和生物安全等方面不适宜的地方,疫苗代替不了这类工作。
⑤要避免在一个猪场使用多种弱毒疫苗及频繁更换使用不同国家或毒株的弱毒疫苗。
⑥疫苗对猪只受到新近、大剂量病毒感染而形成的病毒血症并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
⑦当蓝耳病病毒与多种病原同时感染出现疾病综合征时,prrs疫苗的接种一定要慎重。
⑧正确看待疫苗,只有全画消除影响免疫力产生的不利因素,才能使疫苗免疫效果达到最佳。(资料来源:中国蓝耳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