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封闭水泥地面、耐磨地面的毛细孔,起到不渗油、不渗水,地面颜色、光亮一致,地面达到洁净美观、绿色环保的效果。引起混凝土地面起灰、起砂问题的原因有两种:1.混凝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磨损破坏; 2.混凝土本身的原网,业内称为“病态混凝土的起灰、起砂”。混凝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起灰、起砂现象,一般出现的机率较低,只有经历很长时间之后才会出现明显的损坏,这种损坏属于材料正常使用的损坏。而病态混凝土的起灰、起砂不同于混凝土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磨损破坏。它是在混凝土施工未启用之前即表现出了严重的结合强度不足和耐磨性差等问题。有资料和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出现的病态起厌、起砂与混凝士的抗压强度没有直接的关系,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密切相关。而解决病态混凝土起砂、起灰的措施和方法,总体上有两类:
1.在水泥基材料未成型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水泥基材料原材料的控制、物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作业规范化管理,以及加强过程控制,加强混凝土养护。避免环境对质量的影响等等。这些方法均为预防性措施。既便如此,水泥基材料的起灰、起砂现象仍时有发生。
2.对已经出现起灰、起砂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和治理,通过物理方法进行补救有以下几种:
a.在不影响道路和建筑物的标高下,加铺一层水泥基材料,如自流平水泥、细石混凝土等。这实际是一种补救措施.问题严重的可能需要除去原有的混凝土,重新浇铸混凝土。
b.采用薄层材料进行弥补,重新浇铸混凝土。
c.采用薄层材料进行弥补,例如施工一层2~3毫米的自流平水泥。采用聚合物改性的腻子刮涂、环氧等树脂材料填补。由于病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很低,两种材料的结合界面很容易分离并造成起皮等新问题。
d.改变地面的材料种类,如铺设瓷砖、水磨石、石材、地毯等。但这些补救办法会增加造价或施工繁琐。而液体渗透剂钢化地坪,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地面起砂起灰现象,效果显著。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只偏重施工时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而往往忽视了对已有混凝土的维护和修复,认为混凝土一旦成型,结构不易改变。或者认为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期可以一劳永逸。实践证明,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使用环境的改变,对混凝土的损害加剧,因此,对其维护和修复才能保证其正常使用寿命,甚至超寿命使用。通常,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地面或者墙面在施工完成和应用一段时间后,有些工程会出现起灰、起砂的现象。这样的起灰、起砂问题是目前混凝土常见的工程弊病。